close

當大家提到嘉義的家鄉特色時,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雞肉飯,可我們曾想過雞肉飯為什麼會是嘉義的特色嗎? 它真的是嘉義的特色嗎?
雞肉飯的歷史,是在日治時期,嘉義主要街道被劃分成大通街和二通街,大通街是給日本人走的,二通街是給漢人走的。當時的二通街,充滿了各種民生用品店,鮮少有小吃店,唯一一家的小吃店就在賣雞肉飯,所以在日治時代中,雞肉飯就成為了漢人們在二通街上,逛街完坐下來小吃一番的一道佳餚。然而這樣的故事,不曾在網路上看過,因為這些事情全都藏在嘉義的年老長輩的腦海裡,我們不曾探尋過。

 

當人們說到嘉義的時候,我們會想到什麼?
雞肉飯? 阿里山? 還是什麼呢?

現今的嘉義,在家鄉特色及介紹家鄉有哪裡好玩的地方時,總會碰到幾分說不出話的瓶頸。除了雞肉飯,和阿里山小火車之外,嘉義的城市特色,好像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,大腦的思緒當機了一般。
對於嘉義的歷史、人文價值及家鄉認同沒有這樣的強烈下,嘉義到底有什麼值得可以訴說的故事呢? 答案目前尚未顯明,可有些不同的聲音再慢慢出現。

 

嘉義的後火車站,北港車頭。
曾經亮麗的繁華,可因著交通產業建設而沒落了。

北港車頭,這個漸漸被遺忘的地方,它不在雲林,也不在彰化,它就位在嘉義人最熟悉的火車站後方,這原本是早期嘉義最繁榮的貨運大站,是台糖五分車的甘蔗;火車運來的煤炭;牛車載送的檜木,都會聚集於此,且火車經過的這15分鐘時間,隔絕了嘉義前後站,卻也讓北港車頭有了更多商業的貿易,不管是服飾、餐飲或是銀樓,都是造成此地如此繁華的原因,但自從北興陸橋的完工、汽車的普及加上公路交通的發達後,使得北港線這條台糖的鐵道線停止營運,如今這條鐵軌卻像是一個楚河漢界,把嘉義市硬生生分割成兩個世界的分界。

 

本次我們跟著RTM駐守在嘉義的夥伴們舉辦的北港車頭小旅行,帶我們一同走入這充滿歷史情懷的北港車頭。一開始我們前往品嘗北興路橋下的無名羊肉湯,使用每日新鮮現宰溫體羊,因此一點羊騷味都沒有,不管是羊肉湯或是羊肉麵線,都讓人忍不住一碗接一碗,還品嘗了台式下午茶—魯熟肉,粉腸、豬肝、蔥腸、肉捲及米腸等必點小吃,配上蒜蓉及醬油膏的獨特醬汁,如此美味的台式拚盤一字擺開,五臟廟很需要華麗的陣頭。

 

明明有些美食在此地,為何不被人知呢?
 

享受完這些美食,會讓人不禁的想問,為什麼這些有品質且好吃的美食,在觀察店內的流客量會覺得,怎麼沒有什麼人呢? 仔細想一 想,或許有幾項原因。第一點,地點的人潮,我們前面說到了,嘉義的前後火車站的發展可以說是天差地遠。前站一出來,可以看見租機車的地方,便利商店、雞肉飯的店家及電影院或者卡拉ok及網咖等等店家;然而後站呢? 一出來就是客運轉乘站,在走出去,就像是走在都市裡的鄉村一般,沒有什麼吵雜聲,機車汽車的排氣管聲也鮮少,也沒有特別華麗的招牌店家及便利商店等等,在前後兩站的景況相比,人潮的流動可想而知,已現代人的習性在前站的流動量比後站還多了許多。第二點,在於商業習性,住在前站的人,為了做生意,有明顯的招牌,有大聲公或者負責叫賣喊話的服務員招客。然而在後站,北港車頭這裡,沒有顯眼的招牌,也沒有特別的行銷手法叫賣聲,就只是靜靜地做著自己的美食,然後跟常來享用的常客侃侃而談的聊天,與其說是做生意,不如說是讓朋友們有個可以聚在一起閒聊的地方,順便吃吃好吃的食物。最後一點,在於資訊,上網查查嘉義哪裡可以去玩的,或哪裡好吃的,大部分建議的出路和方向都是由前站發起的,租車處在前站,較大的交通路線也在前站,有關於嘉義後站,北港火車頭的資訊,可說是少之又少。

基於以上三點,可以說在嘉義後火車站的美食發展跟前站的美食發展,差距的存在。

 

那麼這樣,嘉義後火車站到底有什麼樣的特色可以發展?

目前的見解是: 檜木燒烙的藝術

在享用完美食後,RTM夥伴們帶我們前往檜木燒烙發展中心,並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,聽著張福昇大哥的講說有關於檜木在嘉義這地方的故事,日治時期,日本在台灣開設了三大林場,分別是太平山林場、八仙山林場以及阿里山林場,尤其阿里山林場以台灣紅檜為主要砍伐建材,並透過阿里山鐵路運往嘉義火車站,因為這樣的林業鐵路運輸,也在嘉義發展的影響佔了一席之地。並且在日治時期,日本人在伐木時留下的根,據張福昇大哥說法是說,以前日治時代電鋸不發達,是用人工去採伐,人工採伐時,兩個工人站在樹木的左右一推一拉的鋸下樹木,也因為人將鋸子放在腰身的部分較方便施力,而人腰身的高度差不多等於千年檜木的樹根高,才會在採伐數目後留下樹根的高度,而並非是為了保育樹木而留下樹根一說。然而,到底什麼是真的呢? 是課本上所說的,還是當地居民說的,面對這樣的說詞,這樣的疑惑高掛,等待著追尋。現今的檜木皆列為自然保護,所以現在張福昇大哥所使用的檜木,皆是用日治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,使用檜木製成的家具,二手回收回來不要的部分,藉由重新型塑,讓這些檜木材可以被用來製作燒烙的材料。

了解檜木與嘉義市深厚的關係,張福昇大哥請我們喝了用兩千年前的回收檜木燒的熱水,沖泡出最棒的阿里山茶,並展示了許多燒烙作品及檜笛,且解釋每一塊檜木的木紋都是獨一無二,因此他們都是獨特的藝術品,而不是產品。我們更在最後進行獨特的燒烙體驗,製作專屬於自己的檜木吊飾。張福昇大哥說,他希望透過這樣的燒烙藝術,讓大家藉此知道嘉義北港火車頭、北港社區過去的歷史及人文價值,透過人人都可親自DIY的燒烙檜木藝術。

 

在面對嘉義,到底有什麼特色的問題下,
不只有退休的張福昇大哥,也有島呼冊店的青年和RTM的青年推動著
嘉義特色或許尚未顯明獨樹一幟,仍期待著哪天會在一次的繁華

有著最負盛名的阿里山,卻沒有相同亮眼繁華的嘉義市,在漸漸少了年輕人口這個城市,也是有人默默在耕耘,如同島呼冊店的青年一樣,默默守護著這個被遺忘的嘉義記憶。希望當地居民也能有這樣的社區意識,身為北港車頭的一份子為榮,並且發展出自己的特色,期待有天能在看到北港車頭重回當初的繁華榮耀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嘉義 北港車頭 小旅行
    全站熱搜

    RTM 泛旅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